声音开关

语速

放大

缩小

鼠标样式

大字幕

重置

退出服务

首页凝聚服务群众 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
首页 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

打造“全链条”关爱体系 海原建设社区为千名儿童打造“第二个家”

稿件来源:宁夏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: 2025-08-15 14:45

  “爸爸妈妈一直在外,社区的叔叔阿姨关心我,辅导我学习,教我学画,还带我去参加夏令营。”12岁的马步冉说。今年,海原县海城街道建设社区聚焦辖区留守儿童、卡车司机子女的成长困境,创新打造“暖途护苗”项目,通过“党建引领+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模式,构建起全链条、全龄段儿童关爱服务体系,为1000余名儿童点亮成长灯塔。截至目前,项目累计解决儿童微心愿、家庭急难事320余件,提供个性化服务超千人次。

  建设社区常住人口3.5万人,卡车司机、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大。“走访中发现,许多孩子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,学业无人辅导、情感缺乏陪伴,甚至出现性格孤僻问题。”建设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田小军介绍。针对这一痛点,今年初,社区党总支部牵头启动“暖途护苗”项目,联动教育局、妇联等22家共建单位成立“红色服务联盟”,通过“需求清单—资源清单—服务清单”闭环机制,精准对接儿童需求。

  建设社区整合辖区资源,打造“兰亭书院”兴趣课堂,嵌入0—3岁科学早教体系,形成“早教—兴趣班—特长提升”全链条服务。同时,依托县睿德公益服务中心设立亲子活动中心及共享阅读图书馆,开设“故事妈妈”课堂,让妈妈们化身育儿伙伴,与孩子共读绘本、互学互评。社区图书馆免费开放后,已服务儿童1102人次,寒暑期“夏冬令营”更成为双职工家庭的“安心港湾”。

  快乐暑假,一起画画,一起游戏。

  “社区杨生兰老师联系了我爸,给我录制了‘青藏线风光’的视频。”10岁的李瑞(化名)父亲常年跑青藏线,孩子性格孤僻,学习成绩也不理想。团队为其设计了“学业加油站”辅导课程,并挖掘其绘画天赋。半年后,李瑞成绩进步了,画作《爸爸的卡车》获社区“最佳创意奖”。通过“亲情连线”,父亲录制的“青藏线风光”视频成了孩子睡前的温暖慰藉。

  专业社工是精准服务的核心支撑。杨生兰是项目引入3家社工组织中的8名持证社工之一,专业的社工配合社区对30余名重点儿童建立“一人一档”,量身定制成长计划。

  “我们不仅要补学业短板,更要补情感缺口。”田小军说,社工团队开发“暖途信箱”倾听孩子心声,组织“爱享未来”艺术小组激发潜能,还联动“卡嫂”参与“故事妈妈”项目,既纾解困境妇女就业压力,又为儿童传递阅读力量。

  社区书法课吸引了很多孩子参与。

  在党建引领下,110余名志愿者与社工协同发力,组建“溪源睦邻”服务队、“爱心爸妈”陪伴团,将关爱延伸至多维场景:退休教师义务辅导功课,大学生志愿者带孩子们探索科学实验,卡嫂们用故事传递母爱温度……“以前孩子总说‘家里冷清’,现在社区成了他的第二个家。”一位卡车司机在儿童节活动中,看到儿子朗诵原创诗歌《我的超级英雄》时哽咽落泪。

  项目开展以来,建设社区儿童服务成效显著:重点儿童学业、心理状况明显改善,相关案例被融媒体多次报道,成为中卫市基层治理创新典范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段春 文/图)